皮靴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皮靴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新闻】打响武当道茶品牌推进茶资源综合开发刺毛介蕨

发布时间:2020-10-18 22:10:31 阅读: 来源:皮靴厂家

打响武当道茶品牌 推进茶资源综合开发

十堰市农业局

全国讯:地处鄂西北山区的十堰,是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也是我国内陆腹地重要生态功能区,还是我国茶叶重要的发源地之一。这里山地面积辽阔,生态环境良好,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叶产品品质上乘,是全省和全国茶叶优势产区。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一统三分”战略指导下,在省农业厅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上下充分发挥山区农业比较优势,大力开发以茶叶为主的生态特色产业,有力推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山区农民增收,极大地促进了山区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显示出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一、现有发展基础较好

1、茶叶板块基地规模加速扩张。“十一五”期间,全市茶叶面积每年以3万亩速度递增,去年新增面积9万亩,截至2011年,全市茶园面积已达57万亩,以南部山区为主体,汉十公路沿线相配套的秦巴武当百里茶叶长廊已初具规模。

2、品牌开发成效显著。2009年以来,在省农业厅的支持下,十堰率先在全省市州中,整合茶叶品牌,合力打造武当道茶。武当道茶品牌打造虽然不到三年时间,但已显示出扩基地、带农户、强企业、扩市场、增效益的巨大功效。武当道茶也因此由一个鲜为人知的小品牌发展成为“湖北第一文化名茶”,先后荣获“亚太(国际)低碳农业奖”、“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登记”、第八届中国农交会金奖、“十堰城市名片”等殊荣。在2012“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武当道茶”品牌价值为12.74亿元人民币,名列全国第十八位,湖北省第一位。十堰茶叶产业的知名度因此大幅提高。切实加大“三品一标”品牌开发力度,全市有30多个产品获“三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个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4个茶叶品牌获湖北省著名商标。

3、茶资源综合开发加速推进。依靠科技进步,着力推进茶资源综合开发,提高茶产业资源利用率和开发效益,示范推广茶园起垄栽培、有机茶园标准化生产技术、茶园养鸡种植模式等技术,提高了茶园生产率。加大名优茶开发力度,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在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茶微粉及茶食品、有机乌龙茶制作技术等十余方面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通过技术改造和工艺创新,开发的乌龙茶、茶微粉、茶食品、茶工艺品等一系列新产品,极大丰富了我市茶制品市场,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4、龙头企业实力增强。武当道茶品牌打造,引发了龙头企业加速扩张。目前,全市各类茶叶加工企业超过300家,其中市级以上重点茶叶加工企业达到17家,全省十大茶叶名厂中,十堰有4家。武当道茶品牌打造核心企业中,湖北龙王垭茶业有限责任公司龙王垭茶场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全省茶叶前三强企业,湖北武当山八仙观茶叶总场、湖北圣水茶场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竹溪县梅子贡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丹江口阿里山茶叶开发有限公司均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有效带动了产业发展和茶农增收。

5、开发效益大幅提高。2011年我市在遭遇历史罕见的秋冬春夏四季连旱的不利情况下,依靠武当道茶品牌建设,发挥科技兴茶作用,全市茶叶产量不减反增,达1.1万吨,同比增6.9%,产值12.4亿元,同比增12.7%,综合产值34亿多元。受武当道茶市场利好拉动,中小茶叶加工企业茶叶销售价格普遍同比提高20%以上,产品全部销售一空。茶叶产业对全市农民收入贡献率达5.6%,位居特色产业榜首,茶叶主产区农民茶叶收入达40%以上。今年我市在遭受持续低温、春茶开采普遍推迟的不利情况下,通过武当道茶品牌打造,受惠最大的是茶农和中小茶场。由于茶叶龙头企业加工能力扩张,高档名优绿茶鲜叶价格平均达100元/斤以上,同比提高30%,最高达160元/斤。今年春茶总产量6685.6吨,同比去年增长2561吨,增62%,与历史最好的2010年相比,增加484.4吨,增8%;春茶总产值8.87亿元,同比去年增加3.69亿元,增71%,与2010年比,增加0.68亿元,增8.3%。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但必须看到,不论是与自身潜力还是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茶叶产业开发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

一是基地规模仍显不足,素质仍然偏低。全市已开发茶叶基地仅占宜茶面积的40%,茶园管理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按投产面积计算,亩平茶叶单产仅60余斤,亩平产值3000余元,与亩平单产200斤、产值过万元的高效茶园相比相去甚远。

二是茶产叶综合开发不够,茶资源综合利用率低。全市茶叶产品主要为优质绿茶,乌龙茶、红茶开发刚刚起步;茶微粉、茶多酚、茶饮料等附加值高的深度开发产品比重甚少,有的还是空白。

三是产业开发机制不活,农民组织化程度低。茶农大都分户承包、分散经营,企业与茶农利益联结机制尚未有效建立,政策引导、投入融资和基地流转等机制普遍不活,企业成长慢、茶农收入不高,茶产业开发潜力未能有效发挥。

三、目标及思路

2011年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四个百万级特色产业发展规划》,茶叶作为四大主导产业之首,规划目标是:到2020年,全市茶叶基地面积达到100万亩,茶产业从业人员100万人,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

发展思路:按照“突出生态有机特色,扩大基地规模,提升基地素质,壮大龙头企业,打造武当道茶,深度系列开发,创新机制体制,加快发展步伐”的总体思路,转变山区农业发展方式,以品牌整合为重点,盘大做强茶叶产业,把茶叶培育成十堰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促进山区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服务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和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弘扬传承中国茶文化,合力打造“武当道茶”品牌,把武当道茶打造成中国驰名商标。

四、推进措施

我们将借此次全省乌龙茶开发现场观摩会的东风,强力推进茶叶产业的开发。建立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农户参与的茶叶产业开发机制,激活产业发展活力。在全市上下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茶业开发氛围。

1、壮大基地规模,提升基地素质。坚持新建基地抓标准,老基地抓改造提升,全面提高茶叶产业基地素质。按照全市统一规划,各地适宜发展茶叶生产的要优先安排茶叶基地建设。从2011年起到2020年底,全市新建茶叶基地50万亩,改造老基地40万亩,最终形成100万亩的基地规模,初步形成以南部山区竹溪、竹山、房县为主体,以郧县、丹江、郧西、武当山特区及市城区汉十公路沿线为补充的秦巴武当茶叶产业基地,把十堰建成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有机茶生产基地。新建基地要突出良种推广、栽培模式优化、加强基地水、电、路、渠配套设施建设等关键环节,坚持高标准建园,确保建一块成一块。切实加强老基地改造,通过土壤改良、增施有机肥、台刈修剪、更换良种等技术措施,提高基地生产能力。

2、推进茶资源综合开发 在巩固提高名优绿茶加工的同时,扩大茶叶深度开发档次和规模,加大优质普通绿茶开发力度,扩大市场占有率;重点开发半发酵乌龙茶、全发酵红茶、茶微粉、茶多酚、茶食品、茶工艺品等附加值高的产品,优化茶叶产品结构,提高茶资源综合开发水平,提升产业开发的综合效益。力争将全市优质绿茶产量比重由目前的90%下降至60%,乌龙茶和红茶产量由目前的6%提高到20%,茶微粉、茶多酚、茶食品等深度开发产品由目前的4%提高到20%。2015年,全市绿茶产量达到1.8万吨,其中名优绿茶在绿茶中的比重提高到70%以上,乌龙茶产量达到5000吨,红茶产量达到1000吨,茶微粉600吨,茶多酚300吨,茶工艺品实现产值亿元以上。

3、加大品牌打造力度 以品牌整合为重点,合力打造“武当道茶”品牌,在全市形成以“武当道茶”为主商标,各企业自主品牌为次商标的茶叶品牌开发格局。在武当道茶争创湖北省著名商标成功的基础上,启动“中国驰名商标”申报创建工作,力争2012年武当道茶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实现我市农业驰名商标零的突破。进一步加大武当道茶品牌宣传力度,力争把武当道茶打造成十堰继名山、名水、名车之后又一张靓丽名片。加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认证力度,通过品牌打造,全面提高我市茶叶产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4、坚持走出去战略,努力开拓市场 坚持主导本地市场,主攻北京、上海、武汉等特大型城市市场,开发西北市场,拓展东南亚及欧盟市场的市场开拓方略,面向外地市场高端消费群体,走精品名牌的市场营销战略,力争2015年,在境外大中城市和西北市场新建茶叶经销门店和连锁店50个以上,茶叶年出口创汇达到5000万美元以上。十堰本地市场要坚持大众消费、集团消费和高端消费并重,加大优质普通绿茶开发力度,扩大市场占有率。

5、创新开发机制,转变经营方式。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产业开发的投融资机制、土地流转机制、企业和茶农利益联结机制。各地政府要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对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在贷款方面予以倾斜支持;鼓励支持企业为产业开发依法融纳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按照“自愿、依法、有偿、有序”的原则,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加大山场、土地、基地流转力度。市农业局在竹山开展茶园入股流转试点,试点成功后向全市推广。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兴办不同类型的土地流转试点,引导生产要素向种植大户和龙头企业流转,推进规模经营。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支持企业采取租赁、承包、合作等方式,与茶农建立利益共同体,加强企业和茶农诚信意识,实现合作共赢。积极发展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叶重点乡(镇)和重点村,都要成立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提高茶农组织化程度。

武当道茶|品牌|开发

激光医院地址电话

治疗不孕不育医院

重庆正规癫痫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