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靴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皮靴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LilyCamera一只为自拍而生的竹蜻蜓

发布时间:2020-06-29 17:54:00 阅读: 来源:皮靴厂家

时代周报记者 马欢 实习生 梁梓彤

全球热播的电影《速度与激情7》让观众领教了无人机的巨大威力,更早一些,中国的八卦爱好者对汪峰启用无人机向章子怡求婚的画面津津乐道。从航拍摄影、目标监控、空中打击甚至民间求婚,无人机正在取代直升机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潜力不止于此。

近日,来自加州伯克利大学的5名毕业生完成了一项令世人惊艳的发明—一款名为“Lily Camera”的航拍飞行器横空出世。和专业无人机不一样的是,这款低价无人机犹如一只智能“竹蜻蜓”,能完成抛飞、环拍等规定动作,专为满足大众自拍狂魔的需求。

Lily的操作极其智能。起飞时,只需把它抛向空中,就能迅速找到平衡,无需操控,就能开始飞行跟踪拍摄。降落时则可以停降在手上。Lily防水,如果想进行水下运动的跟拍,完全不用担心损坏,只要将它自由抛入水中即可。

如此“傻瓜”的功能让Lily迅速爆红全球各大社交网络。

“我们产品的用户体验更接近于一台相机而不是无人机,” Lily Camera所属公司Lily Robotics的联合创始人兼CEO安托万·巴拉瑞斯科(Antoine Balaresque)解释,“无人机与飞行相关,而我们的产品致力于拍到很赞的相片。Lily 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整合一体的产品。”

为什么妈妈总不在照片里?

Lily Robotics设在硅谷的一间车库里。车库门口胡乱堆放着几辆自行车和几张桌子,一面蓝白相间的旗子插在车库门楣上,上面写着“Lily” 。昏暗的办公室里堆满各种飞行器的零部件,个人物品丢得到处都是。

安托万·巴拉瑞斯科的办公桌就在门口,桌上放着一台Macbook Pro,打开的日历上,密密麻麻排列着各种会面预约。车库中间,几张桌子搭在一起,公司的其他几位成员分布在桌子周围—红遍全球的Lily Camera 在这里诞生。

巴拉瑞斯科今年只有24岁,另一位联合创始人亨利·布拉德洛(Henry Bradlow)只有23岁,两人都在今年入选了美国制造领域的“30位30岁以下俊杰”榜单。两人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念本科时结识,曾经一起在该校的机器人实验室(Robotics Laboratory)工作。创办公司的想法萌生于2013年夏天,巴拉瑞斯科在与家人度假时发现,因为总是要给大家拍照,妈妈没有出现在任何一张照片中。

2013年9月份后,两人一直埋首该项目。头半年,他们窝在一间地下室里专攻软件—主要针对视觉追踪。当两人走出地下室,在改装过的无人机上测试软件时,才意识到当前的硬件无法支持新研制的软件。他们不得不又着手打造硬件。

2014年春天,公司拉到了最大的投资人、来自纽约的风投Shana Fisher(她还投资了Pinterest和3D打印公司MakerBot) 。目前为止,这家5人规模的公司收到了总额为100万美元的种子基金。预订活动展现旺盛需求后,公司将开展A轮融资。

淘汰所有不能飞的相机

尽管无人机面世已有相当时间,但市面上的航拍产品乏善可陈。Lily Camera的出现成功吸引了大众眼球,它以有趣的方式把无人机和极限运动相机这两种新兴消费电子设备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Lily Robotics声明,自己无意与来自中国的大疆创新等无人机制造商争夺市场。相反,它要挑战的是极限运动相机制造商GoPro。GoPro相机是一款小型可携带固定式防水防震相机,目前被冲浪、滑雪、极限自行车及跳伞等极限运动团体广泛运用,是“极限运动专用相机”的代名词。

“我们想要进入GoPro的领域,而不是无人机领域。”巴拉瑞斯科说,“在我看来,无人机是空中盘旋射击的军用装备,而Lily无人机只是一台会飞的摄像机。”

不管叫它什么,Lily Camera已将GPS技术和视觉处理技术结合在一起:内置加速计、陀螺仪、气压计、GPS和三个摄像头:一个用作录制,一个紧盯用户进行视觉追踪,另一个则对着地面以确保飞行器稳定。

Lily还有一个小的追踪装置,可以把它揣进口袋或绑在手腕上。这个追踪装置带有GPS和WiFi模块,可与无人机进行通信,从而确保它知晓你的位置—Lily还有一个加速器,用来追踪使用者的移动速度;另有一个麦克风,用来捕捉使用者周围的声音。

对普通用户来说, 使用Lily的最大乐趣在于: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设定一些基本动作如跟随、悬停、起飞或着陆。在应用程序中,用户可以设置更多的具体指令。比如,当你步伐突然加快或跳起来时,可以让Lily的摄像头切换到慢镜头模式;还可以在地图上定义禁飞区,以保证Lily不会撞上建筑物。

在开阔空间里,Lily的使用情况非常理想,可惜,目前的Lily不具备自动躲闪的能力。如果你跑进一片树林,它将无法躲避树枝。Lily Robotics希望最终能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五年内淘汰所有不能飞的相机。” 巴拉瑞斯科说。

Lily还有另外一些受人诟病之处:虽然其防水机身是亮点,但也因此让Lily增重至1.3公斤,相当于一台Macbook Air;虽然可以直接抛在空中起飞,但从宣传视频上来看,向上或平抛需要2米左右的抛飞反应距离—比之其他同类产品,Lily需要更长的自稳时间。此外,密封机身杜绝了更换电池的可能性,以目前充两小时用20分钟的电池续航能力来说,推广范围有限。

对此,Lily Robotics方面表示,“竹蜻蜓”其实有三种起飞方式:第一种是从地面起飞,第二种是从手上起飞,第三种是丢出去起飞。使用者完全可以自由选择。

与中国厂商合作解决量产难题

尽管网络爆红,年轻的Lily Robotics还是遭到了不少厂商特别是来自中国的无人机厂商的质疑。最主流的声音认为,这帮年轻人虽然有很好的创意,讲了一个很好的故事,但产品最终能否量产,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对此,Lily Robotics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他们正在组建最好、最优秀的运营、软件和相机团队。另外,他们已经选择和中国的生产商合作,批量生产Lily。

至于是和哪家中国厂商合作,Lily Robotics表示暂不透露。“我不方便说名字,但它是一级代工厂,生产过运动型相机。它对WI-FI、GPS、无线、防水都很在行,能跟它合作,我们感到很兴奋。” 巴拉瑞斯科同时补充,“核心技术仍然是公司自己在做”。

巴拉瑞斯科甚至透露,正在和一些来自中国的投资人见面商谈合作。“其实我们很看好中国以及亚洲市场,那里的人和这里的人使用相机的习惯很不一样。 我们在那里得到了很好的反馈,而且亚洲人使用相机的频率比美国高得多。”

虽然业内人士从专业角度认为这款产品并没有想象中酷炫,但从目前预售情况看,Lily确实征服了大众消费者。这家年轻的公司声称特斯拉是他们的学习榜样。他们也要创造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新产品。

(责任编辑:HN052)

海外ip看国内视频

海外看视频

翻墙回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