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靴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皮靴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探秘白塔山古蒙文摩崖造像和石刻-【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05 19:49:02 阅读: 来源:皮靴厂家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兵州亥乡讨合气村西北约5公里处,有一座山叫白塔山。在其山阴的花岗岩石面和岩洞周围,分布有绵延150多米的古蒙文摩崖,形成了集佛像、文字为一体的古佛教圣地。当地老百姓尊白塔山为圣山,每年都会自发举行祭典活动,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白塔山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150多米的古蒙文摩崖又在诉说着怎样的情怀?就此记者走访了呼市档案局,采访了副研究馆员荣泽,揭示其中的秘密。

初探白塔山摩崖

白塔山(旧名巴敖拜巴达拉湖山)东固哈达岩峰,位于今呼市土默特左旗兵州亥乡讨合气村西北约5公里处,山体为东西走向,海拔高度约1500米。

白塔山古蒙文摩崖分布在山阴的花岗岩石面和岩洞周围,绵延150多米,形成了集佛像、文字为一体的古佛教圣地。当地老百姓亦因此尊白塔山为圣山,在每年都会自发举行祭典活动,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白塔山摩崖石刻位于山体东侧,约高1400米以上。石刻大体分3层。底层为古蒙文字字群,长百余米。西侧有一岩洞,洞高2米多,深5~7米。洞东侧有分布不均大小不等的古蒙文字体近200多处。在岩洞右上方约20米处,有一石刻佛像群,东西长10多米,高约2米长形,刻有形态各异、奕奕如生的大小佛像。在佛像群上方约30米处,有三角位岩洞3处,下两处呈一字排列、左右排开,洞中均有石刻佛像数尊。洞口刻有古蒙文字体数处。洞高约3米、洞深 7~8米。洞内有天然石炕高1.5米,炕上有人工刻坐台一处,直径约1米多。3个山洞入口均有人工石墙半堵着,石墙除就地石材外,还夹杂有古砖。

摩崖是石刻中的一个类别。所谓摩崖石刻,就是利用天然的石壁刻文记事。冯云鹏根式在其《金石索》中称:“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 。

白塔山摩崖即是如此。这里的石刻久已传名,文字以蒙古文居多,另有藏文和个别梵文、图腾,分布于白塔山阳呈蘑菇状的巨石山腰,距地面约1400米。由于风沙和山水的剥蚀,有少量刻经字迹模糊退化,但大部分保存完整,刻字清晰。

另有洞穴3处,一洞仅有文字,另两洞中有各种姿态的摩崖石刻佛像。这些佛像造型各异,均依石壁大小和走向而雕制,两尊一组或三尊一组,还有30公分的药师佛等小像组群。上述等等,因为在洞中的缘故,保存较为完好。

摩崖文字属于佛教经文刻石群

据荣泽介绍,白塔山摩崖的文字多为蒙文,有少量藏文,内容以“六字真言”居多,属于佛教经文刻石群。

据记载,佛教经文刻石的风气盛行于北朝,直至隋唐以及以后连绵不断。而“六字真言”亦称“六字大明咒”,简称“嘛呢”,即“唵嘛呢叭咪吽” (om-ma-ni-pad-me-hong),是藏传佛教中最常见、最尊崇的一句咒语。信徒们口里不断地反复念诵,并且用梵文或藏文转写的字母(蒙古地区有用八思巴文)书写、描画、雕刻在建筑物的檐枋、天花板、门框及大小宗教器具、山岩、石板等上面,使佛法传之不朽。白塔山摩崖中的“六字真言”数量之多,令人啧啧。

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整幅的落款。可以断定的是,这些落款都是人的名字,有明末清初为发展藏教做出巨大贡献的温布鸿台吉等。

这处摩崖石刻并不是在每一幅“六字真言”下署名,而是在另外的一块地方,集中而密布地留有若干名姓。也许他们是布施者,被修行大师记录下来;也许他们是在家修行的居士,把自己的名字留在他们心中与佛祖最近的地方;也许他们是信徒,不满足于念诵,而是亲自动手把最吉祥的语言镌刻山岩,落上自己的名字,希冀传之不朽……

人物姿态造像栩栩如生

在白塔山摩崖,人物姿态造像有十几尊,最高的达1.2米,最小的0.3米。主要有释迦牟尼佛、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阿难、迦叶、比丘等。 这些人物姿态造像形象逼真,姿态各异,有的宁静端庄,和蔼可亲,有的金刚怒目,气魄雄强。尤以以手掩耳的米尔巴佛为妙,面部丰盈,高鼻垂耳,袒胸露肌,衣纹疏深,虽线条简洁,却不失明快流畅,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端坐于束腰圆莲宝座的药师佛,头部上端刻有华盖,身侧有菩提树,雕刻内容十分丰富。这些都是白塔山摩崖的重要作品。

白塔山古蒙文摩崖形成原因

据俄波兹德湿耶夫著《蒙古文蒙古人》记载:“博格达察罕喇嘛圆寂的那一年,即1627年,赤列扎木索喇嘛开始代替博格达察罕喇嘛教导其弟子们,并在巴敖拜巴达拉湖山旁的东古锡拉咯达谷里、乌素图河的发源地附近,建起了一座五开间的寺庙。”即广化寺。据实地考察,白塔山位于今广化寺(喇嘛洞)东南侧,不足10里。站在白塔山西端可见广化寺所在位置——乌素图河源额尔德尼、巴达拉克可山的一座叫德力格里阿贡的岩山山洞。今人称喇嘛洞(《见土默特史》 253页)。

从白塔山岩洞及摩崖石刻文字、佛像看,此山应是博格达察罕喇嘛的早期道场。据青海佑宁寺活佛第三辈土观呼图克图罗藏曲吉尼玛(1737— 1802)撰写的《大德拉西扎木素师徒传承史》(下称《传承史》)记载,博格达察罕喇嘛的修行道场基本在今呼和浩特地区“托浩齐村北后的山顶”。《传承史》所提到的地名“托浩齐村”,当是呼市土默特左旗兵州亥乡的“讨合气村”。而白塔山山顶,确有几处天然岩洞,洞中岩石上刻有佛像,洞口刻有古蒙古文字 “六字真言”(hüuminbamihou)以及释迦哞尼字样。且洞口有人工用石块和砖修砌墙和台阶的痕迹。显然,这里确实曾是某活佛、喇嘛、修行者(禅师)的道场无疑。

从摩崖石刻文字中不难看出,除佛教的“六字真言”外,还有不少人物落款。在这些人物名字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摆要台吉、温布洪台吉,目前发现在石刻古蒙文字中有他们二位的石刻“六字真言”和落款签名。

博格达察罕喇嘛是一位较早的蒙古族活佛和修行者(禅师)。他所处的年代正是阿勒坦汗率众皈依佛教的时期。此时一则作为僧众供佛修行、起居、饮食的寺庙,还没有或不甚多,一时不能满足各阶层施主们的需要;二则,能供信徒们诵念的蒙文经卷几乎为零;三是博格达察罕喇嘛同“无与伦比的塔波拉结·热穹巴等经里得道的高人,故在今世并不依靠听取浩瀚的经典之类来修行,而是依据先师们口授的教训来精修的”。这一点非常适宜和能够满足当时信徒们的需要。因此,博格达察罕喇嘛修行的道场,被阿勒坦汗部族上下的佛教徒们,作为叩拜的场所是必然的。信徒们在圣山上,双手合十,面向石刻佛像,口念“六字心咒”,祈祷草原风调雨顺,部众安康吉祥。但是,信徒们很快发现日日或经常上山叩拜,与生产生活的矛盾无法解决,且大家不能都效法博格达察罕喇嘛久居山中。于是把“六字心咒”刻在石崖上,落上自己的名字,来日夜守候在石刻佛像近前,用以寄托自己对佛主的虔诚心,一时竟成为了时尚。

这些,大概就是白塔山摩崖古蒙文形成原因和过程吧。

萌幻之翼

英雄迷城

心跳计划无限金币版